【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意思】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

| 银行利率 |

【www.iaige.com--银行利率】

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

在1984年之前,我国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没有分开,因此我国真正意义上执行货币政策来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从1984年之后开始的。1984年至今,我国货币政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:

1984年至1991年,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反通货膨胀。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的“翻两番”战略目标刺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,出现了经济过热的情况,导致通货膨胀率一路攀升。这一阶段,中央银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,反通货膨胀。

1992年至1997年,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反通货膨胀和平衡国际收支。之前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经济走上正轨,并迅速发展,但是出现了开发区热、房地产热、股票热、集资热问题,同时国际市场收支情况也出现恶化,人民币大幅贬值。这一阶段,中央银行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当前的问题,着重监控货币供应量,并于1996年4月正是开始公开市场业务。

1998年至2002年,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反通货紧缩和刺激经济增长。受到200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,我国出口需求大大减少,人民币也面临贬值的巨大风险,我国经济严重下滑,国内市场需求不足,就业率和国民产出都大幅降低,同时1998年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涝灾。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期。中央银行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,先后连续五次下调金融经存贷款基准利率,五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,扩大公开市场,调节货币供给等。

"我国货币政策"

2003年到2007年,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。2003年下半年开始,中国经济迅速发展,大部分行业的发展都较为理想,但是也有一部分行业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。受到伊拉克战争的影响,国际石油价格迅速上涨,使得我国贸易顺差减少了。这一阶段中央银行采取稳重求紧的货币政策,中央银行前后上调了8次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,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次数则有巧次之多。

2008年至今,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经济发展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。2008年,在国际金融危机,南方地区的雪灾和汉川地震的影响下,中国经济发展不如之前,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了不少。中央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,施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,目标是既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,又要控制物价水平,防止物价大幅上涨。现在,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是为了维护经济增长的稳定性,在此基础上来控制通货膨胀,进而推出稳定的货币政策。

目前,我国货币政策从一开始的单一调整信贷利率而逐步转向多元化。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:存款准备金率、再贴现率、公开市场业务、利率政策、汇率政策和中央银行贷款。(文/www.xiaobaicj.cn/墨白)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iaige.com/yinhang/40162/

    热门标签

    H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