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行课题组发文回应:财政赤字货币化有没有必要?

| 热门推荐 |

【www.iaige.com--热门推荐】

  近日,财政赤字货币化得概念惹争议。

  这场由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引发的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探讨,如今仍在学界被广泛争论。继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委婉回应之后,今日央行课题组再度发文回应称,财政凌驾于央行之上就会出现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。

  央行课题组在今日发布的文章中写道,财政和中央银行都是党和国家的“钱袋子”,其职能和筹集资金的手段不同,相互补充和支持。财政部门负责通过税收、公债发行等筹集资金。中央银行负责货币铸造、印制和发行,同时代理金库,严格财政纪律。

  “历史经验表明,财政和中央银行职责边界清晰,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,有利于币值稳定,促进经济发展。”央行课题组表示,反之,财政和中央银行的职能边界模糊,甚至财政凌驾于中央银行之上,“大口袋里套小口袋”,就会出现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。在财政与中央银行合并成“一个口袋”的极端情形下,中央银行作用实际上无从发挥。

  此外,央行课题组还表示,应进一步厘清财政和中央银行职责范围,更好地发挥财政和中央银行两个“钱袋子”的作用,满足新时期市场化、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,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能直接对冲疫情影响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,可通过发债募集资金,中央银行则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维持稳定的货币环境。基于特殊需要,中央银行这个“钱袋子”也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可以直接调动的重要资源,与财政共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

  此前,刘尚希一次会议上表示,“新的条件下,财政赤字货币化具有合理性、可行性和有效性。”他认为,“货币数量论”已经过时了,以货币存量来衡量宏观杠杆率已经不合时宜。如今无须担心通货膨胀。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,需要更多依靠财政政策。同时,财政直接向社会发债容易产生“挤出效应”。

  有业内人士解释称,当国家出现财政赤字后,财政部发行国债,而这个国债让央行购买,就是所谓的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重要表现形式。对央行来说,是印了一笔钱去买国债,经过商业银行的放贷,最后市场上的货币增加了,可能导致通货膨胀。

  刘尚希此言一出,立刻引来业界热议。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iaige.com/content/51458/

    热门标签

    HOT